2016年是我國“十三五”的開局之年,隨著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力度加大,工業各行業生產經營分化格局較為嚴重,僵尸企業逐步被淘汰,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汽車產業是具備傳統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的融合產業,在經歷了2015年的低迷調整后,在國家產業政策支持和企業創新調整下,生產經營形勢不斷改善,今年1-9月份汽車行業的產銷、實現利潤均呈現明顯回升態勢,特別是新能源汽車、SUV車型產銷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一、汽車業增加值速度大幅加快,對工業經濟的支撐作用增強
今年1-9月我國工業增加值增長6%,增速與上半年持平。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效果顯現,8、9月份部分行業工業增速明顯加快,有效遏制了整體工業速度的下滑。在各行業中,汽車工業增速大幅加快、成為穩定工業運行最重要的行業。1-9月份汽車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6%,比去年同期加快9.7個百分點,高于工業平均增速8.6個百分點,在17個主要行業中增速排名第一。9月份汽車工業增加值更是高達22.5%,遙遙領先其他行業的增長。汽車工業的較快增長得益于,行業自身大力挖掘需求潛力、積極落實供給側結構改革,不斷研發創新推出高品質、高技術、多功能的新車型,特別是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的SUV、MVP車型迅速發展,規模持續擴大、附加值不斷增加,有效推動了汽車工業的加速增長。
今年以來,汽車實物量生產的增長情況也大幅改善,呈現不斷加快的增長態勢。1-9月汽車行業完成產量1942.2萬輛,增長13.3%,扭轉了去年同期負增長的局面,增速同比加快14.1個百分點。其中,乘用車產量1681.8萬輛,增長14.7%;商用車產量260.4萬輛,增長4.8%,乘用車增長勢頭好于反映生產需求的商用車,說明當前經濟轉型調整對汽車行業的影響正在逐步顯現。在乘用車中,1-9月份運動型SUV和多功能MPV車型產量分別增長46.0%和18.5%,大大高于行業平均水平,汽車行業消費結構升級、追求運動型、多功能型的偏好不斷強化。
9月份我國汽車產量比上月和比上年同期均呈現較快增長,增速基本在20%以上,大幅拉動了汽車工業生產的增長,除行業轉型、結構調整較為到位外,也存在特殊因素。主要是去年9月份汽車生產處于低谷,出現增速下降的罕見局面,2015年同期的基數較低一定程度上推高了今年的增速。
二、汽車銷售增勢良好,SUV繼續保持高增長
一改去年汽車銷售低迷的走勢,今年前9個月我國汽車銷售呈現規模擴大、增速加快的喜人變化。1-3月汽車銷售增長6%,1-6月增長8.1%,1-9月汽車銷量1936萬輛,同比增長12.9%,增速高于去年同期12.9個百分點。汽車價格相對平穩、新功能車型不斷涌現、汽油價格走低等等是促進汽車銷售較快增長的重要原因。此外,2015年出臺的1.6升及以下小排量汽車購置稅減免的優惠政策,在2016年年底到期,未來政策走向尚不明確,為了享受政策紅利,在旺銷季節出現了部分消費者提前購車、提前消費的情形。同時,購車出游客戶群體的增加,也導致“十一”假期前市場需求的增加。
圖1:2016年9月全國SUV企業銷量前十企業
汽車銷售反彈的主要動力來源于乘用車市場銷售的快速增長。1-9月份乘用車銷售量1675.2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14.8%,高于汽車銷售平均增速1.6個百分點。在乘用車主要車型中,轎車銷售平穩,同比增長2.7%;SUV銷售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增長45.9%;MPV增速加快,增長22.9%。值得一提的是,1.6升及以下乘用車銷售增長迅猛。1-9月1.6升及以下乘用車銷售1203.5萬輛,同比增長22.1%,占乘用車銷量比重為71.8%,比去年同期提高4.1個百分點。該類車型銷售快速增長,成為1-9月汽車銷售快速增長的一大亮點。
三、受清理“騙補”影響,新能源車增速減緩但依舊保持高位
“十二五”以來,為了擺脫資源約束和減少尾氣排放,新能源汽車發展得到大力支持,成為支撐汽車行業發展的新生力量。但是,今年1-9月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增速大大遜色于往年。1-9月新能源汽車生產30.2萬輛,銷售28.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3.0%和100.6%。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2.9萬輛和21.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18.1%和128.4%;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均完成7.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1.7%和47.2%。與前幾年新能源汽車生產和銷售翻倍增長的局面不同,今年1-9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增速大大減緩,但是,與其他各類汽車類型產銷增速相比仍然高居榜首。
新能源汽車產銷增速回落,主要受國家清理“騙補”和提高行業門檻的影響。過去幾年,新能源車企數量和產量呈爆炸式增長。據估計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已超過3000家,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產量連續幾年成倍增長。國家和地方政府對新能源車的補貼也不斷增加,據了解,2015年中央和地方政府用于新能源市場的補貼總數已超過百億元。但是,高額補貼也吸引了大量不具備生產條件企業的盲從加入,突擊造車、拿國家和地方補貼成為新的利益鏈條,由此產生了諸多“騙補”事件,財政部網站曾公布了72家涉嫌騙補的企業名單。為了引導新能源汽車健康發展,今年8月,工信部公布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中,對新能源車企在設計開發能力、生產能力、產品生產一致性保證能力、售后服務及產品安全保障能力方面提出明確要求,并規定已獲得資質的企業要進行改造,在2年時間內完成審查,逾期未完成審查的,暫停生產、銷售有關新能源汽車產品。目前為數不少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可能無法在兩年內達到這一技術標準。鑒于此,一些地方政府停止或拖欠了對新能源汽車的銷售補貼,導致近兩月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出現明顯滑坡。
四、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不斷提高,但轎車市場份額降低
受益于自主品牌SUV、MPV生產快速擴容、市場銷售快速增長,最近幾年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銷售份額連年以1-2個百分點的速度穩步提升。1-9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707.2萬輛,同比增長18.7%,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2.2%,比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其中,自主品牌SUV銷售337.3萬輛,同比增長56.6%,占SUV銷售總量的56.2%,比上年同期提高3.8個百分點;自主品牌MPV銷售156.5萬輛,同比增長25.4%,占MPV銷售總量的89.5%,比上年同期提高1.8個百分點。
但是,在自主品牌系列中,轎車與運動型、多功能車型的發展趨勢截然不同。由于進口轎車在安全舒適、造型美觀、動力充沛等諸多方面依然存在競爭和認同優勢,特別是隨著居民收入增加和汽車消費檔次提高,國外高檔豪華車型進一步受到追捧,市場占有率居高不下,因此,自主品牌轎車銷售增速和市場占有率呈現不升反降的走勢。1-9月中國品牌轎車銷售157.2萬輛,同比下降8.1%,占轎車銷售總量的18.6%,比上年同期下降2.2個百分點。
五、重點企業營業收入增速提升,汽車業對工業利潤貢獻增大
受到汽車行業產銷增速明顯提升的影響,今年以來汽車行業營業收入增速不斷提高,企業實現利潤穩步增長。從重點車企看,1-8月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1989.39億元,增長12.86%,增幅比1-7月提高2.09個百分點。1-8月,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利潤總額、利稅總額穩步增長,增長率雙雙超過6%。累計實現利潤總額2374.19億元,增長6.24%,增幅比1-7月提高4.40個百分點。累計實現利稅總額3667.08億元,增長6.11%,增幅比1-7月提高2.41個百分點。
從汽車業全行業看,8月份汽車行業實現利潤快速增長,對整體工業利潤增加起到積極拉動作用。1-8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0583.6億元,同比增長8.4%,比去年同期加快10.3個百分點。其中,前8月汽車行業實現利潤增長11%,同比加快12.9個百分點,特別是8月份汽車行業產銷兩旺,實現利潤增長高達43.9%,成為拉動工業利潤增長的重要因素。
|